找到相关内容58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改善不净观的修习,一方面,佛又开示出息法门;一方面,由不净观而转出净观。如八解脱的第三解脱,八胜处的后四胜处,十遍处的前八遍处,都是净观。不净观与净观,都是缘色法的,假想的胜解所成。(16)   ...三、四禅是心的安定,与身 —— 生理的呼吸等密切相关。……四禅〈乐灭〉出息灭而轻安;达到世间法中,身心轻安,最寂静的境地,四禅有禅支功德,不是其他...

    黄连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2454602.html
  • 杂阿含经研究

    杂阿笈摩者……宣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,蕴界处相应、缘起、食、谛、念住、正念、神足、根力、觉支、道支、出息、学、证净等相应,又依八家说相应。”⑨  由以上考察法藏部、化地部是依能说者(郎此丘、此...当佛在世时,因目睹六外道之一——裸形外道——于传法中起争执,舍利弗郎曾建议佛“集法”。佛于西元前四四八年在拘尸那城灭后,大迦叶有感于诸佛弟子求法心态渐次松弛,对于佛陀的教说也每有不同的阐释,忆及佛陀...

    郑以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0066243.html
  • 《長阿含經》和《長部》的核心教導

    、處相應;緣起、食、諦相應;念住、正斷、神足、根、力、覺支、道支、出息、學、證淨等相應;又依八眾,說眾相應。……即彼一切事相應教,間廁鳩集,是故說名《雜阿笈摩》。即彼相應教,復以餘相處中而說,是故...,離生喜、樂,初靜慮具足安住。尋伺寂靜,於內等淨,心一趣性,無尋、無伺,定生喜樂,第二靜慮具足安住。遠離喜貪,安住捨、,及以正知,身領受樂,聖所宣說:捨、具足、安樂而住,第三靜慮具足安住。究竟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5640244.html
  • 阿含經的集成與大乘經典源流的研究

    處及緣起相應,食、諦、界及受相應。後者符合此論卷三(T30,p294a)的說法】,念住、正斷、神足、根、力、覺支、道支、出息、學、證淨等相應,又依八眾說眾相應。後結集者,為令聖教久住,結嗢柁南頌,...以阿難為侍者(T32,36c),滅當年度化最後之弟子須跋陀羅。釋尊四十多年的教化,因材施教,開示深淺不同的佛法,為了便於憶持,有時將相應的教法,攝為一類,例如《中阿含經》卷二十一之《長壽王品說處經》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0540256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論》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

    )  但因慈心是印度文化中最重视的,佛教亦对慈心有崇高的评价,故约义而将其分为四心。所以《中部》<教诫罗侯罗大经>,于同样的修法,却说修慈、悲、喜、舍、不净、无常,出息—七类的修习观想。[3] 那《大智度论》(以下简称《智论》)对四无量心是如何解释呢?如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云:  四无量者,慈、悲、喜、舍。慈名爱众生。常求安隐乐事以饶益之。悲名愍念众生,受五道中种种身苦心苦。喜名欲令众生从乐得...

    釋海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0645475.html
  •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出息)则不是运用思惟,而是直接去观察鼻端附近呼吸的出入,经由持续不断的觉 知,使心专注於呼吸而达成奢摩他(寂止)。由于所观察的是个人身心当下的实相,因而,“阿那波那”便 是释尊时期所传授的...河中(喻处于欲爱、色爱、无色爱之中),随流漂没。中有一人,不愚不痴、 聪明黠慧、乐乐厌苦、乐生厌死(喻菩萨摩诃萨),作如是:我今何缘在此灰河(喻三恶不善觉及三爱), 两岸极热(喻内外六处),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745912.html
  •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(5)

    和神秘主义的体验,他的唯一目的是证涅磐。为此,他探测自己心中的最幽深处,寻求为他带来圆满的安宁与解脱的修行方法。  正如我们在前面看到的,菩萨最后在伽耶,坐在一株树下修定,使自己适应于出息,他这样...亦知,非不知。  在这里应当注意到“彼有意识息”和“彼有意识出息”等字。“有意识”意为“知道”,是“意念”。他是念息,而不他自己。他的唯一目的是集中心的注意于息上,排除其他思想,将心固定在息上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5346076.html
  • 阿含经集成与大乘经典源流的研究(1)

    蕴界处相应,缘起食谛相 应(注14),念住、正断、神足、根、力、觉支、道 支、出息、学、证净等相应,又依八众说众相 ... 再赴迦毗罗城度化大迦叶、优波离、阿那律等人;释尊成道 后二十年(佛寿五十五岁 ) 以阿难为侍者 ( 注 3),灭当 年度化最后之弟子须跋陀罗。 释尊四十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146275.html
  • 缅甸帕奥禅林参学记

    出息”(安般念)的修习要领─修习出入息念是透过观察呼吸的出与做为所缘的禅修方法,其要点归纳如下:一、静坐时,以舒适、自然、正直、稳固的姿势坐着(不一定需要盘腿)。二、放松身心,自然呼吸。三、在人中...取出息为心缘念的目标,不纳受其它任何尘境。  这两点看似容易,对我而言可得花上个把月来练习,乃至临命终时都无法成办 :老实说,我可不愿意如此窝囊一辈子。但这也不是愿不愿意就可以决定的,我得“熟处(指...

    法味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046927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和《显扬圣教论》的内容架构及其编成

    ,将白品、黑品二类的术语,给予扼要的解释。[8]   〈摄事分〉中的契经事,便是依照蕴、处、缘起、食、谛、界、受、念住、正断、神足、根、力、觉支、道支、出息、三学、证净等十七个相应,来解释《杂阿含...所说,不出传统阿含的义理。  于〈本地分〉的“声闻地”中,分成四瑜伽处。于初瑜伽处中,有种性地、趣地、出离想地等三门,其重点是十二劣缘(1.自圆满,2.他圆满,3.善法欲,4.正出家,5.戒律仪,6.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047441.html